第(2/3)页 张培猛看着, 估计自己到时候和杨耀竹比起来的第一棒优势在什么地方。 杨耀竹蹬足出去,虽然技术动作还是“传统系”, 可做得很扎实, 而且天赋过硬,就是加速区还是一步抬头起跑,这个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修改了。时间太短,只能尽可能做能够提高的东西。 到了加速区过去后, 杨耀竹的实力才渐渐体现, 速度加起来后,他强大的后程能力,可是原本的国内第一人。虽然100米的最强后程给赵昊焕拿走,可是……200米, 最强后程还是他。 湖凯都没有压过他。 凭借强大的后程加速和圆周形摆臂新技术,他在弯道上的表现更加稳定, 起码就连湖凯看着都不能不说……跑得好。 几乎没瑕疵。 砰、砰、砰、砰、砰。 后面几十米,你可以看到杨耀竹的速度彻底起来,和前程类型不同,这里他一点都没有掉速。 甚至因为耐力好,还可以增加容错率,让湖凯即便是提前起了,也能够有余力追上,平稳交出接力棒。这也是安排他在第一棒的关键,就是为了避免问题,一下子打击军心。 关键的地方来了,这就是杨耀竹他们四个人接力队员,这几个月的主攻项目。 交接棒手法。 尤其是第一棒和第二棒,全都从立棒式变成了下压式。 这是为了和后面进行统一,因为苏神和赵昊焕也是用的这个技术动作,这是为了统一性。而且下压式虽然在传棒时间(0.48+-0.08)不如上挑式的传棒时间(0.46+-0.06),通过接力区的时间也更短,启动也更快。甚至空跑训练都证明了上挑式时间更短,那么为什么要选择下压式,就是因为……谷咦 稳定。 而且从生理角度上来说,也占据着优势,比如上挑式的最佳生理角度是在40~45度,最大不超过50度。而下压式的最佳生理交接角度是在50~60度。所以单纯从生理角度和肌肉生理特性来说,这是个无法修改和避免的优缺点,压下式更加容易在传接棒之间获得距离优势。 具体点比如卡尔在1992年就提出过,采取下压式交接棒大概可以每一次交接棒缩短1.0~1.4m。这个说法在04年也有曰本的相关专家泽村得以证实和认证。加上下压式的手部高度正好处于人体视线平视范围最佳位置中,这样就更加容易交接棒,减少失误率。不过缺点是,这样的做法让身体平衡容易在高速运动中失调,造成加速不畅。 而且泽村还提出了下压式的“七宗罪”, 为曰本的“曰式改良上挑式”, 制造舆论宣传度。 这“七宗罪”如下—— 第一,下压式不如上挑式向后伸张手臂那么流畅和自然, 并且不易被掌握。 第二,运动员交接棒手臂后伸的同时,因为要保持掌心朝上,容易引起身体前倾,导致接棒后加速度启动受到影响。 第三,交接棒的同时,因为手掌向上,五指张开,动作不容易在运动中掌握。 第四,传棒队员一旦伸直手臂,也会造成其速度影响。 第五,对于运动员的距离判断程度更高,不容易完美完成。 第六,接棒队员因为手臂伸直容易出现跑动中的上下大幅度晃动,如果固定住肌肉,会因为不习惯而影响加速跑。 第七,限制了接棒运动员在接力区的加速,需要限制一定程度的跑动速度。 但其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