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科技发展史可能会从此分成两截!-《我的博浪人生》


    第(2/3)页

    “……”

    相较于国内,阿美莉卡网友显然更加难以平静。

    因为目前曝光的资料显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监控,毫无隐私秘密可言。

    他们的惊恐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

    他们的传统技能又是最自由的,没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因为博浪这一手操作,国内网络上对棱镜的关注逐渐多了起来,谈论也多了起来。

    再加上博浪在全球网络上的推波助澜,事件发展得越来越快了。

    …………

    …………

    博浪一间主要会议室,温良发起了高管重要会议。

    这间会议室的布局很讲究,不是那种带有会议桌的形式,是常见于高级会议的两两一组单人沙发式布局。

    与会成员有:汪婉瑜、杨韵、辛黛、唐普、陈嘉欣、李泽、钟正业、周宏明、林鸿、李博文、立夏等15人。

    都是负责各个业务的重要负责人员。

    有几个差不多算是头次与温良在同一间会议室里。

    毫无疑问,这表明了温良对这次会议的看重。

    温良扫一眼会场,看到人都到齐之后,开门见山的说道:“棱镜,是我们博浪开办以来遇到的最大机遇,没有之一!”

    “它将让博浪的自主研发能力获得前所未有的配套支持!”

    “毫无疑问,如果我们能正确作出应对,很有可能完成东西方民用科技中心的更替!”

    “我们一定会得到一段最佳国内发展时期,各行各业必将向国产品牌大力开放,而这将让我们获得不可估量的试错机会,也是我们可否趁机成为引领民用科技发展方向的关键!”

    汇总式的开场白,让包括李泽在内的高管都略有不解。

    李泽也当先提出了他和大家共同的困惑:“棱镜的影响范围看起来不大,如果不是我们引导,国内网络上甚至没什么讨论声音,怎么会是最大机遇?这种事情我认为各地区都存在着某种默契,比如博浪小橙等子公司就有相关单位进驻。”

    温良直白的说:“首先它肯定是个全球项目,其次默契不等于曝光后还可以继续维系。”

    “哪怕只是表面功夫,以国内的民众期待、舆论氛围、人文环境,也必将维持一段时间,我认为这个时间在五年左右。”

    说到这里,温良再次看向众人:“总之,机遇是不用怀疑的,你们应当谈论的是如何利用起来!”

    李泽了然的点头:“明白了,很多规则只能存在明面之下,现在有人掀开了表面的默契……”

    剩下的不说大家都懂,李泽没停顿,直接甩出观点:“那么对于博浪而言,这个机遇不在消费者终端产品上,在企业端!”

    钟正业接过话头:“是是,消费者终端产品上星海系列的发展并不需要太大机遇,一样有机会问鼎全球市场份额、利润份额第一。”

    另有人表态:“不过消费者业务也可以趁此机会大力扩张,比如规划中的终端产品:个人电脑、游戏平台产品、智能穿戴设备等等,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会议室很快热闹起来。

    不时有人表达态度。

    “也应当从目前汇总的消费者终端产品中区分出可面向企业端的部分。”

    “对,如星辰云系统,以及从星辰内核可发展的企业桌面系统、服务器系统!”

    “也应当留意民用科技支撑体系分类的。”

    “对,这方面有云服务覆盖的通讯系统、存储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

    “我个人觉得这些方面距离公司稍微有点遥远,因为我们目前的主要发展投入在半导体工业产业链上,我倒认为面向企业端的还需留意工业软件等方面。”

    李泽再次表态:“我想我们的思维不应该局限在完全由公司自主发展上,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国产厂商在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合作、战略投资、并购等多种方式去发展,没有一家公司有能力靠自己发展面面俱到,资本手段是无可避免的方式。”

    钟正业接话:“那么可以谈论的就更多了……”

    李泽的观点一点毛病没有。

    在半导体工业那条无比巨大绵长的产业链里,阿美莉卡有好些个无法绕过去的超级山头。

    如CAD或者新名词PLM里的几个超大山头:达索、CATIA、Autodesk、西门子,以及工业软件里绕不过去做EDA的Synopsys、ce。

    绝大多数在阿美莉卡,更大多数在硅谷,因为硅嘛,也没毛病。

    这些巨头企业现在已经发展到如日中天,看起来怎么都绕不过去,乍一看都是强得没边,但翻开这些企业的发展历程,会发现一个共性特征:并购。

    几乎每家巨头企业都经历数十上百次的并购。

    由无数家企业的员工贡献了know-how,最终才成为绕不过去的山头。

    所以……

    温良曾经跟苏俭提到他对博浪第一阶段的期待是吊打硅谷。

    因为,在经历过一段人生的温良眼里,在后世无数因素下了解到了国际巨头的共性特征之后,他的观点是,硅谷没感觉上的那么强。

    将无数公司无数人贡献的技术综合形成竞争力,这件事情,没那么复杂,博浪也可以。

    他为博浪第一阶段期待制定的规划就是:输出口。

    这种规划从目前来看已经有了不错的土壤。

    具体表现在星海系列产品上。

    海量供应链企业中对每个元器件所需要的技术都被很好的利用起来,最终形成了星海1这样一经出世就足够惊艳的产品。

    目前为止,博浪只控股、成立了少量元器件厂商。

    更多的是提供战略资金支持,以及类似与华星光电那样的深度战略合作,交由这些企业自己去壮大。

    包括华星光电在内本来就是巨头级的企业,在博浪终端的需求主导下,都很有压力也很有动力。

    例如华星光电都立下了军令状,8月份之前哪怕是以0.5个百分点为间隔去尝试也将搞定符合博浪终端要求的屏幕面板。

    其它重要性次一级的供应链企业的压力和动力更大。

    原本就是半死不活的状态,是博浪扶持了它们站起来,走进了博浪终端主导的优秀供应链体系中,他们可不愿意放弃来之不易的利益。

    进入13年以来,这些供应链企业中有超过7成公司发起过并购!

    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有企业杀出来成为某一环节的国际巨头,成为消费电子绕不过去的山头。

    而负责输出口的博浪做得相当好,星海系列产品获得了消费者超乎想象的追捧。

    所以在下游消费电子-智能手机这个分支领域,博浪做得还可以。

    虽然不敢说比苹果iPhone系列强很多,但除了iPhone系列,其它玩家包括三星的利润份额已经逐渐望不见博浪了。

    而……这个规划的成功是李泽一手缔造的。

    去年的这个时候,泽总跑遍了国内所有具备能力的供应链厂商,一家一家的磋商达成的结果。

    所以,泽总对这个很有发言权。

    而泽总也没有浪费自己这段经历带来的经验,他在博浪正在发展的半导体上中游行业里用了同样的方式。

    不过因为半导体上中游行业的门槛很高,博浪目前在公开市场主要是以战略合作和战略投资为主,未来也没打算再重合发展。

    比如在半导体分支材料中做得还不错的七星电子、北方微电子、拓荆科技,以及国内近乎唯一的EDA软件厂商华大九天,都有博浪的战略投资。

    其中博浪有团队正在帮忙加速七星电子与北方微电子的合并重组进程,博浪希望这桩重组合并案能尽快结束。

    如果没有博浪的干预,根据两家公司的规划,从去年底开始的重组工作大概需要历经四年!

    当然,博浪也有与上微电这家主要总成光刻机的装备制造公司的超大规模战略合作。

    最后才是受限于国内现有环境,博浪不得不投入高达700亿的首批资金去与高校合作研究半导体上游材料与设备。

    反正,博浪一直在加速促成半导体这个超大行业各个细分领域形成一家或者多家巨头企业。
    第(2/3)页